故事

BALMUDA的歴史 - 第三章

「The GreenFan」開發的背景

自從BALMUDA成立以來、五年來不斷地以堅持開發的理念為目標,之後深刻地領悟到「必需製作人們認為需要的東西」。以倒店危機在眼前,此時寺尾玄苦惱著「什麼才是重要的」,後來決意決定「若要在這裡倒閉,先開發想要開發的產品」。

這個產品是以前就注目的風扇。寺尾的腦中裡出現了地球暖化及能源問題。「如何盡量利用更少的能源渡過炎熱的夏天,甚麼是在下一個時代裡必需要有的高品質風扇呢?」

但是為了將它變成現實面的產品,要根本從實際改善現在的風扇做起。

「風扇的價值就是『涼感度』」,長時間直吹風扇會引起身體不適,因此才增加轉頭風向之機能,但直吹的時間縮短,並不會感到涼感。風扇是否也可製造出如窗外吹進的涼風呢?」

產生舒適風的新技術

BALMUDA的提案以往都是以「想要製作的產品」為發想開始的,這時在可能的限度內開始了研究。

寺尾手上拿著的是流體力學以及扇片的斷面形狀的專門書籍,從那之中學習到了阻力較少的扇片型狀,但書卻沒有提到製作「與自然一樣的風」的技術。可能這也意味著這是尚未有人挑戰的事情。

「那就從研究自然的風開始吧」,拿起風速計,嚐試收集自然風速的數據。以及研究既有的風扇機的風向。

突破瓶頸的關鍵在於想起以前待過鄉下工廠的情景。寺尾想起工廠的師父將風扇往牆壁吹。風撞向壁面將會破壞風渦,風面往後跳回。這是接近自然風的狀態。

然而要如何將風扇的風向變成與此狀態相同的風向呢。某日,寺尾看到電視節目裡播放一群孩童的「30人31腳」後靈機一動,「步調快的孩童會被步調慢的孩童牽引。流體是否也會有相同事情發生呢? ……」

「配合不同回轉速度的風推進,快風將會被慢風牽引,這樣不就是撞擊效應嗎? 」,因此延伸提案出雙片葉片的想法,試作幾十種類的葉片,從中仔細觀察並驗證。利用舞台效果的專業煙霧機在車庫裡進行實驗。

因此2010年4月,搭載獨家新技術「循環風扇機技術」的「The GreenFan」終於完成。

不改變原有「風質」,依據DC直流數位馬達,最弱運轉時的消耗電力為4瓦特(當時)。新開發的靜音馬達其運轉音量僅有13分貝,是至今未有的風扇。

「The GreenFan」發表後,「可抑制電力消耗並帶來『舒適的涼感』」,許多人感受到了此新型風扇的魅力。僅管一台風扇要價3萬日幣,開始販賣後至隔年,已達到預期的銷售數量。

最小的電力、靜音又可送出自然風的風扇產生,讓BALMUDA三名社員踏進下一個步驟。